中哈物流基地取得成果远超预期
发布时间:2015-05-06  该内容已经被浏览了 832 次  信息来源:本站
摘要:中哈物流基地取得成果远超预期

中哈物流基地取得成果远超预期

 濒临大海边,在江苏连云港市港口地区的核心地段,有一块东西狭长的22万平方米的基地,堆满了各色各样的集装箱,进进出出的各种车辆装载卸货,并在24小时内生产不周的轰鸣声。

 

在这里,大约1.5小时,两台龙门吊就可以完成一列火车的货物装卸。

 

这就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建设的“中哈物流基地”,由两国元首见证与开启,更是中国当下“一带一路”战略中第一个落地的实体项目。

 

“取得的成果远超预期”,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中哈物流公司,由哈萨克斯坦国铁和连云港港口集团联合成立,注册资本约4.2亿元,其中哈萨克斯坦国铁占股49%。

 

物流公司和物流基地的运作与经验,关系到“一带一路”战略。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开始盈利。

 

就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到访的前几天,哈萨克斯坦总理接见了连云港代表团,连云港与哈萨克斯坦国铁又签署了进一步合作的框架协议,达成了下一步的推进计划。

 

哈萨克斯坦吃惊中国“高效率”

 

哈萨克斯坦看中了“一带一路”的什么?又看中了连云港的什么?

 

刘斌引用哈萨克斯坦国铁总裁马明(中译文)的话解释:连云港港口不仅是哈萨克斯坦,更是中亚国家的出海口。在欧亚大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坚信在很短的时间内,会见证它的发展和新项目。

 

从项目的提出、获批、建设、运营等过程看,哈萨克斯坦见证到了中国的“高效率”,“这让哈萨克斯坦大吃一惊”。

 

自2013年下半年开建以来,仅用8个月时间就建成中哈基地的堆场工程。2014年7月14日确定建设中哈基地的铁路专用线项目,9月25日,3.8公里的铁路线专用线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铺设完成,效率之高全国首创。

 

2015年2月25日开出第一趟直达专列,用了“建设与经营同步”的思路。从连云港港口的中哈物流基地开出直达阿拉木图的直达专列,是中哈物流基地的代表性“作品”,但其实质是中哈物流基地已经开始盈利。

 

在多方面的关注下,第一趟专列只用了6天时间就到达目的地,52车货物由电子元器件、汽车配件和生活日用品组成,运营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半左右。

 

刘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3月31日连云港市与哈萨克斯坦国铁公司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共同举办圆桌会议,会议以“发展新丝路之路:将货物集聚到中国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取得良好进展。

 

“中转基地”的盈利模式

 

2014年7月-12月,中哈物流基地空重箱进出场达7.5万箱,货物总量超过70万吨,拆装箱量1.4万箱,每个月的拆装箱超过2000箱。

 

事实上,中哈物流基地最大的成就并不仅仅在于中哈两国的合作,在实际的运营中,已有20多家来自世界各国的物流公司与基地签署了集装箱仓储中转协议。这完全契合当初的构想。刘斌表示,中哈两国合作的物流基地,其主要面对的就是过境和出口的货物。

 

刘斌认为,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用到了以前无法使用的资源,这为中哈物流基地带来了盈利的现实点,“一旦国际化,改革创新就刹不住车。”

 

从物流运营的角度看,最担心的就是货物无法实现较为快速的进出,但中哈物流公司则巧妙运用了哈萨克斯坦国铁的列车标准箱——KTS集装箱以及KTS和KTZ代码。

 

比方说,来自哈萨克斯坦国铁的列车在连云港卸载货物后,集装箱就空了下来,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于是,中哈公司向哈萨克斯坦国铁提出,“作为KTS箱管理和使用的总代理。”中哈公司制定出KTS箱营销战略,将KTS箱调运至华南市场使用,还通过跨国物流公司将KTS箱调运至日本、韩国、东南亚等节点港口,形成KTS箱国际海铁联运大循环。于是哈萨克斯坦国铁爽快的答应了。

 

刘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不要小瞧这些空箱,因为国际化带来的这种资源在之前国内不可想象,而巧妙的利用则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由于国内铁路集装箱的资源的计划供应导致的高成本,中哈物流公司在利用哈萨克斯坦国铁的空箱之后,使得有需求的企业的成本下降了约2000元/箱。

 

“我们将哈萨克斯坦国铁的空箱运送到沿海各地的货物集散地,调空箱,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就近接货”,刘斌表示。因此,来自华南的中转货物已占据中哈物流基地的重要部分。现在,这些空箱已经到了韩国和日本。

 

此外,国内企业利用哈萨克斯坦国铁的KTS箱,不再担心回程货,大大节约了用箱成本。连云港港口的成本优势,在中哈物流基地的运作上发挥了作用。

 

作为“总代理”,明年目标是哈萨克斯坦的KTS箱大约每3个月就可以循环利用一次。对哈萨克斯坦而言,利用率提高,利润相应增加,合作两方实现了双赢。

 

多式联运中心

 

刘斌认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下所成型的第一个落地运营项目,中哈物流基地充分说明了“通道经济”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对经济社会推动的作用,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则要利用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向南北两个纵深的拉动力,中哈效应的扩散放大,逐步由点、线,形成一个“面”。

 

从位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东端连云港看,其最大的优势是“铁水联运”,而中哈物流基地的建成,使得这一运输方式成为了物流体系的“排头兵”,更促成了连云港大物流链的成熟,奠定了多式联运中心的地位,真正形成了陆海交汇重要节点。

 

刘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充分发挥出连云港的特色和优势形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国际化的格局下,就是利用保税物流的方式,加快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拓展业务功能。

 

“从实践看,连云港到阿拉木图的行程只有6天,这完全符合冷链运输的要求”,刘斌表示,中国的内需市场,为来自国际上的“冷链物品”提供物流通道的保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落实圆桌会议的 “推进计划”中,包括了服务平台的建设、召开华南地区推介会、KTS集装箱网络化运营以及分国别定点、定时发出专列等具体措施。

 

不过,从大物流链的角度出发,中哈物流公司还将利用国家赋予的相关政策,构建“金融物流”格局,形成更具吸引力的物流链。

 

刘斌对此解释,金融物流的建设,主要是依托“离岸金融”境外资金集中运用的模式,搭建投融资平台,为合作的企业提供亟需短缺的运转资金,使得企业成长速度更快一些,共享资金链,给上、下游企业充电、输血。

按Ctrl+D将此信息收藏到收藏夹 【打印】【关闭】【顶部